摘要: 作 者 | 焦瓊瓊來源 | 知產力
讓硅谷初創公司恨之入骨,讓全球科技巨頭喜聞樂見,讓政府高校趨之若鶩,讓無數發明者頂禮膜拜;坐擁三萬多件專利,斂財三十多億美元;飽受外界爭議、黑白兩道通吃;是專利界的黑手黨,也是發明界的大救星。沒錯,這就是高智發明。 高智發明(Intellectual Ventures)成立于2000年,由微軟前CTO納森·梅爾伍德(Nathan Myhrvold)創立,微軟、蘋果、谷歌、思科、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都是它的股東。梅爾伍德與比爾蓋茨交情甚好,微軟和高智也在眾多領域頻頻合作,當然也包括專利買賣、授權和侵權訴訟。 雖然外界一直有人聲討高智發明是專利流氓,微軟是在助紂為虐,但梅爾伍德一再宣稱這是對高智的誤解,高智一直致力于為發明提供資本,幫助專利實現商業價值,促進和鼓勵發明創新。那么事實到底如何呢?接著往下看。
梅爾伍德的“專利資本論”
在了解事實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一下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梅爾伍德的“專利資本論”。
2007年,梅爾伍德和斯坦福大學法學院一位教授合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如何創造專利市場》(How to make a patent market)①,在這篇文章中,梅爾伍德詳細解釋了自己想要創建一個專利資本市場的邏輯。 文中,梅爾伍德把專利市場比作一個不公開交易價格和信息的股票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股票買賣雙方無法知道股票的價值,外界也不知道股票的交易價格,有意愿的買方和賣方亦會彼此錯過,而那些掌握了內部消息的人就可以憑借這種信息不對稱來剝削別人。同樣的,目前的專利市場也缺乏專利的公開交易價格和信息,在買賣專利和簽訂專利授權協議時,人們無法知道這些專利的真正價值,無法知道競爭對手是否獲得了授權以及以什么樣的價格獲得授權。甚至對于很多專利持有人和發明者來說,他們也不確定自己的專利到底值多少錢。這樣盲目的專利市場是極其低效率的,這種信息不對稱還縱容了一些無良專利持有人故意抬高價格剝削交易對象。同時,由于不存在一個信息公開的專利市場,法院處理專利侵權案件時也缺乏足夠的標準來決定一個合理的權利金。 針對這些問題,梅爾伍德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公開專利轉讓和授權協議。他說,這樣做雖然不能使專利市場像現在的股票市場一樣運作,但是至少可以積累專利買賣的記錄,提供特定專利價值和強度的信號,就像衍生金融工具允許市場對其他形式的風險進行評估和定價一樣,它將有助于提高專利交易的合理性,把它們從秘密的、一次性的協商變成一種真實運作的專利市場。同時,通過讓法庭以及整個社會知曉一件專利的通常價格,也可以有效防止那些無良專利持有人勒索正當發明者以及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公司。 梅爾伍德把專利比作股票確實有他的道理。股票代表著公司的價值,而專利也是一家公司重要的無形資產。并且和股票一樣,專利也有自己的市場行為——轉讓、買賣、授權等。按照有效資本市場假說②,梅爾伍德希望的是,專利市場至少可以先達到弱式有效市場的階段——市場價格充分反映歷史交易價格和信息。 這樣的設想無疑是美好的,如果梅爾伍德所建立的高智,或者說“知識風投”(Intellectual Ventures的直譯)確實在朝著他設想的方向努力,那高智無論是以一家發明公司、還是以知識產權風投公司自居,恐怕都無人質疑。但事實上,它的運作模式似乎已經背離了創始人的初衷。
“發明人”克里斯的故事
2011年,美國公共電臺(National Public Radio,簡稱NPR)的記者對高智進行了一番采訪調查③。接受采訪的高智方面負責人在重申了一遍官方論調之后,向NPR的記者推薦了一位曾經接受過高智“幫助”的“發明人”——Christopher Crawford(以下簡稱克里斯)。 克里斯手上有一件1995年申請、1998年獲批的專利,這件專利名為“計算機圖形用戶界面的彈窗幫助系統”(Pop-up help system for a compute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US 5754176),通俗點說就是“彈出消息提示框”。當然,專利描述并沒有這么簡單,它還包括了彈窗消息的超鏈接、跳轉以及一些進一步的交互功能。這位對計算機和互聯網“先知先覺”的發明人另外還擁有幾件專利,涵蓋了軟件更新、在線備份、網購、云存儲等現如今應用最廣泛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盡管這些專利都只是對一個想法的描述,也足以讓現在的大多數公司都“涉嫌侵犯”他的專利。 2010年6月,高智把從克里斯手里買來的這些專利賣給了一家叫做Oasis Research的公司。不到一個月,這家公司便以這些專利受到侵犯為由將18家公司告上法庭,其中包括美國著名域名服務商Godaddy以及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AT&T。 Oasis公司位于德克薩斯州的馬歇爾。大家別忘了,美國專利審判哪家強,德州東區馬歇爾法院幫你忙。然而,當NPR的記者根據公司地址前往調查時,才發現這家公司空無一人。在馬歇爾的休斯頓大街上,有很多這樣大門緊閉的專利公司,他們大多就是馬歇爾法院每年成千上萬專利訴訟的發起人。在NPR記者獲得的一份Oasis公司利益相關方文件中,高智赫然在列。
后來的事情發展證實了Oasis和高智的利益關系。從2011年到2013年,18家被告公司中陸續已經有16家公司選擇了和解——向Oasis公司支付和解費以及一定比例的專利費。而沒有妥協的兩家公司之一Carbonite甚至受到了自己律師的和解勸說。要知道,對于大多數公司而言,花200多萬獲得專利授權要比花500多萬證明自己沒有侵權有意義得多。不過,Oasis向Carbonite要求的和解費是2000萬美元。無奈之下,Carbonite找到了專利發明人克里斯曾經申請專利時工作的公司?死锼巩斈甑耐赂嬖VCarbonite,這些專利想法主要來自他們當年四個合作伙伴中的其他兩人,而他們都不知道克里斯用這些想法去申請了專利。好在當年的代碼文件中有其中一位合作伙伴的名字,才最終作為證據被法院判決以克里斯作為單獨發明人而授權的專利無效。 Oasis公司雖然輸了,但這一結果并不會影響已經選擇和解的16家公司,交出去的和解費和專利費覆水難收。對于Oasis來說,最后兩只“漏網之魚”根本影響不了此前的“大豐收”。而在這一場“大豐收”里,90%的成果流向了高智,“發明人”克里斯則拿到了高智所得份額的17.5%。NPR的記者按照被訴幾家公司的規模估算,Oasis此番訴訟最少拿到了1億美元的和解費,這樣算下來,高智的收益是9000萬,克里斯是1575萬,這還不算專利費的分成。 這當然只是高智“幫助”過的眾多發明人中的一個特例,其他更多的專利買賣、授權以及訴訟相比之下都進行得更加“順利”。除了從個體發明者手中低價買來專利,繼而轉賣給專利流氓,通過侵權訴訟賺取高額和解費,高智還從企業和高校那里大規模、大范圍地收購和“培養”一些核心專利和技術,這些專利高智不會輕易賣掉,而是用來擴充自己的專利池,以便在未來源源不斷地為自己創收。高智擁有的不僅僅是專利及其背后的技術,還有對市場和創新門檻的掌控。他們一直宣稱“為全世界的發明家提供投資和專業支持,從而在全球范圍內促進發明創新以及知識成果的價值實現”,發明家們確實受到了高智的投資和專業支持,一些知識成果也確實得到了價值體現,但是這種投資和支持同時也加速了大量技術和專利向高智及其背后的巨頭公司們集中,從而不可避免地抬高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成本和門檻。
“高智們”在中國
自從2008年進入中國以來,高智一直積極尋求與中國政府、企業和高校的合作。還設立了專項基金,解決目前中國市場存在的國際專利申請資金短缺、申請經驗缺乏、專利成果轉化率低下等問題。高智以豐厚的誘惑吸引著眾多高校和企業加入它的專利資本市場。但是這背后隱藏著的對中國科技創新逐步的滲透和控制又不得不令人擔憂。 事實上,在針對高校的合作項目里,高智要求與老師的簽約項目不能接受我國財政的經費支持。而且一旦簽約,就意味著高智獲得了該專利在全球的獨占許可權?v然如此,由于高智給出的“優厚條件”,仍有不少高校和老師選擇與高智簽約。而同樣作為高智全球化戰略目標之一的韓國,對高智提出的“霸王條款”則直接采取了強硬態度——政府發文禁止韓國大學實驗室、研究機構和企業向高智出售知識產權。 好在中國不乏審時度勢、目光長遠的高校。去年5月,南京理工大學將其一年前首創的“網上專利超市”搬到線下,這家名為“南京高校技術(知識產權)運營交易平臺”的超市可以向人們展示每件專利的用途、應用領域、技術水平等相關信息,以此連接高校和企業,促進高?萍汲晒D化。今年2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江蘇鐘山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共同創建了校園內的“知識產權管理運營中心”,對高校專利進行跟蹤、管理和運營,幫助鎖定高價值專利并及時轉化。這些標新立異的創舉無疑為國內高校的知識產權保護指明了方向,與其和高智簽下“賣身契”,不如“自立門戶”,讓市場來定價。 如今,中國也有了自己的“高智”。2012年,金山軟件CEO張宏江和曾任高智大中華區執行總裁的林鵬共同創立了北京智谷睿拓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智谷),前者是董事長,后者是總裁兼CEO。巧的是,張宏江在2011年加入金山之前,也曾在微軟工作了12年,擔任過亞太研發集團CTO以及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同時,智谷的副總裁施偉也出身高智?梢哉f,智谷幾乎傳承了微軟和高智的基因。再加上創立之初來自中關村管委會和海淀區政府4千萬元的投資,以及來自小米、金山、順為、TCL的參投,不難想象智谷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必定勢不可擋。2014年,智谷還創立了中國第一支專注專利運營和技術轉移的基金——睿創,左牽政府,右拉企業,背靠技術,中國的專利資本也開始打入這片剛剛熱起來的市場。
與高智相比,目前還未涉足過專利侵權訴訟的智谷顯得低調很多。由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起步較晚,市場上也不存在大量的專利流氓,因此智谷不具備利用專利流氓進行大規模訴訟的條件。而且,成立不足四年的智谷目前只擁有600余件原創發明專利和在全球范圍內收購的600余件專利,與高智的專利規模比起來還相差甚遠。不過未來智谷是否會走高智的“剝削”之路,目前還不得而知。只是希望,這家本土的專利運營機構能夠真正從推動創新的角度來實現專利資產的價值,而不是打著專利保護的幌子肆意抬高創新門檻,同時大規模斂財。 結語 也許梅爾伍德設想的專利資本市場確實是大勢所趨,但是在理想狀態到來之前,他卻在做著自己文章中所說的“剝削行為”。他抨擊無良專利持有人利用專利敲詐實體公司,高智卻勾結專利流氓大斂錢財;他建議公開專利轉讓和授權協議,高智卻對自己的交易和授權信息閉口不提。他正在利用專利市場達到弱式有效市場之前的信息不對稱迅速構建自己的專利資本帝國。這確實有點像早期的金融市場——資本大亨在幕后操縱,小蝦米們隨波逐流、任人宰割。 創新往往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有人想把巨人搬到山上,并對上山收費。他叫來一眾人馬幫他搬石造山,承諾說到時候的“上山費”有你的一份,也有我的一份。隨著山頭逐漸變高,小公司們躲在山腳下垂頭喪氣,“運石工們”困在山腰上氣喘吁吁,而大公司們則坐在自己買下的山頭上春風得意,因為他們的位置將很難被代替。
|